第15屆「明天小小科學家」獎勵活動
香港隊比賽花絮
關於本屆大賽
主辦機構
中國科學技術協會、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周凱旋基金會
香港區承辦機構
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
日期
2015年
終評地點
北京
申報資格
1. 對象為2014-15年就讀中四至中五,品學兼優,有科學和技術研究成果的學生
2. 每位參賽者以一項個人項目進行申報,項目研究時間不限
3. 研究項目可包括12個學科:數學、物理學、化學、生物化學、動物學、植物學、微生物學、醫學與健康學、環境科學、地球與空間科學、計算機科學、工程學
素有「中國青少年諾貝爾獎」之稱的第十五屆「明天小小科學家」獎勵活動於10月21日至26日假北京圓滿舉行。活動每年均吸引來自全國各省市的優秀科學人才參賽,香港共有2名科學精英晉身本屆賽事的100強。裘錦秋中學(元朗)的許梓聰及聖保祿學校的曾梓詠憑優秀的表現,分別奪得一等獎及二等獎。
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、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共同主辦的「明天小小科學家」獎勵活動為全國最大型的青少年科學與綜合素質測試活動,旨在培養及加強青少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、獎勵品學兼優及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的高中學生、選拔和培養具有科學潛質的青少年科技人才,鼓勵他們立志投身於科學技術事業,成為未來優秀的科學家。
本屆獎勵活動共收到719份來自全國省市的高中學生研究項目,由多名教授和研究員組成的評委從中挑選出100名優秀學生入圍終評。入圍參賽者須接受評審委員會院士、教授及研究員的研究項目問辯、綜合素質考察和知識水平測試。評委就參賽者表現評選出一等獎、二等獎和三等獎,並選出當中最優秀的3名學生,授予「明天小小科學家」稱號。
在終評活動期間,大會舉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習交流活動。參賽者們走訪了中科院奧運科技院區以及著名學府——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,見識了中國科研的發展進程;參觀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,了解最新的科研技術和實驗過程;參與了在北京三十五中學校舉行的科學探究活動,親自指導小學生進行簡單科學實驗。大會亦邀請了來自以色列的諾貝爾獎得主丹.谢赫特曼(Dan Shechtma)與參賽者進行座談,分享他的科研之路,並講解現時中外科學的研究狀況,同時勉勵大家不懈地追求科學的夢想。此外,同學亦有機會走進騰訊公司,感受現代科技企業文化和創新理念;前往國家大劇院欣賞德累斯頓男童合唱團音樂會一「快樂的秋天」,感受藝術之美。
2位香港同學在旅程中不但認識到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,亦從一連串活動中學習到更多科學知識。他們皆表示此活動不僅單是一個科學比賽,更是一趟多元化的學習之旅,所見所聞亦對他們的個人發展甚有助益。
得獎名單
其他資訊
「明天小小科學家」獎勵活動被譽為「中國青少年諾貝爾獎」,一項科技教育活動。旨在為國內優秀青少年科技愛好者提供一個展示,交流和學習的平台,鼓勵青少年立志投身於自然科學研究事業,培養科學道德,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。參與獎勵活動的同學不但可以透過本活動提高自身的水平,更可以與來自全國超過30個省份及地區的同學於活動期間進行交流,從而豐富自身的科學知識,並讓更多不同地區的學員認識本港中學的科學教育情況。自首屆獎勵活動開始,本會已組織及帶領香港學生參加。